海陸豐人杰地靈,自古以來為藏龍臥虎之地。尤其是明清以來,由于重文學,培養(yǎng)造就了一大批鄉(xiāng)賢名宦,各領風騷,呈現出鼎盛的人文景觀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,海陸豐更是群星閃爍,英才輩出……
明代崇禎年間,海陸豐“一科三進士”,中了三名文進士,一時名播朝野。他們是:葉高標,后升任禮科都給事兼管全國糧餉;鄭洪猷,后升任刑部主事;林銘球,任湖廣御史。此外,還有江南御史李實、戶部主事黃守謙、知府姚恭、知縣姚敬等。
清代,金錫都出現“十里三進士”之奇觀:青坑吳僉、寮下村彭禮和大坑村顏廷。清代的進士還有洪晨孚、黃智略等人。除此之外,還有為民請命、雄文昭千秋的志士廖天佐;憤世嫉俗、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一代奇才、舉人黃漢宗。
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之后,海陸豐的部分進步青年學生,以天下興亡為己任,紛紛離開家門,走出國門,立志求學,尋求救國濟民道路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從“五四”前夕到40年代,海陸豐有70多人到日、法、美等國家留學。他們學成回國后,在各自從事研究的領域或致力的事業(yè)中取得的不平凡的,此外,還有一批在事業(yè)上努力拼搏,各領風騷的人物。何白濤是受到魯迅先生高度贊揚的我國第一代版畫家??瞒胧俏覈t(yī)學界著名人物和我黨杰出的地下工作者。馬育華、鐘靈在科技方面有獨到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。劉遠拔是30年代南拳三大領袖之一。
第一、二次國內戰(zhàn)爭期間,海陸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彭湃同志領導下,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海陸豐農民運動。經過艱苦曲折的浴血斗爭,終于創(chuàng)造性地建立了轟動中外的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。在這場偉大的工農革命運動中,造就和培養(yǎng)了一批優(yōu)秀兒女和革命英雄。
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海陸豐依然英才輩出,科技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是:核動力專家彭仕祿;數學家呂以輦等。文化藝術方面比較突出的有當代作家王曼、畫家陳吾、戲劇家李寅、戲劇表演藝術家陳寶壽、木雕藝術家馬海豐、書法家連家生等。體壇健兒有體操運動員蔡玉、葉琳琳、朱麗萍、黃曼丹等。雜技演員林雄、王海生、張英娜、陳小潔、陳若茵、陳春燕等。還有為廣東省奪得象棋團體冠軍立下汗馬功勞的象棋大師莊玉騰等。以上介紹的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若干人物,還有在不同領域獲取不同聲譽的海陸豐好兒女,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