捆粄是客家小吃,備受客家人喜愛。在陸河,有多家專門賣捆粄的小店,記者日前進行了采訪。
捆粄的名稱饒有趣味。吃的粄罷了,居然要用一個寓意捆綁的“捆”字?
在陸河會做捆粄的客家人告訴記者,“其實,如果咬文爵字的話,用這個名稱還真是名副其實。捆粄,即是用蒸爐蒸一層薄薄的粄皮出來,然后分別切開,再將炒熟的咸菜、豬肉等餡料放進粿皮里面兩邊對折,再卷起來,是真正的現(xiàn)包現(xiàn)吃。整個過程正像是‘捆’!”他還告訴記者,“捆粄是客家人擅長做的美食,而捆粄又不太好快遞,尤其在天氣悶熱時怕時間長了變質(zhì),最好是現(xiàn)做現(xiàn)吃。”
圖為備受客家人喜愛的捆粄。
記者了解到,除了外面有賣捆粄外,有的客家人也自己做。他們到市場買粄皮,這種四方形的粄皮如果切細一點其實就是粄條,粄皮非常薄,吃起來口感好,幾乎入口即化。記者在陸河朱姓家里看到:大媽買了一些粄皮,然后炒了咸菜與瘦豬肉末。材料準備好后,各人拿著一張粄皮,先后舀進咸菜和豬肉末,便“捆”了起來,不過兩分鐘,一個大概近20厘米的捆粄便完成了。因粄皮之薄的緣故,所以里面的餡料總會散發(fā)出醇香。大媽告訴記者,“美食還沒吃,就能聞到好味道,也是一大享受?!?/p>
在河田鎮(zhèn),專門賣捆粄的店也不少。晚上十點多,記者來到陸河的一家捆粄店看到:里面擺著蒸爐,專門蒸粿皮。在蒸爐里,一個四方形的大鋼板里放著粄皮在蒸,時間一到,老板從蒸爐拉出大鋼板,一塊大粄皮便蒸好了。老板平均切開四塊,然后按照顧客的意思,舀餡料進去,再“捆”起來。旁邊的一套保溫器上面有十多個不銹鋼小鍋,分別裝著炒熟的咸菜、酸菜、香芋、玉米、南瓜、菜脯、韭菜、豆干、白蘿卜、竹筍、土豆絲等餡料,老板按顧客的意思,可以進行選擇,每種都配有瘦豬肉末包進里面。
一份捆粄有四個,賣13塊錢,可謂物美價廉。記者看到,該店經(jīng)常有很多顧客光顧,小店內(nèi)座無虛席,顧客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
記者分別點了韭菜、豆腐干餡料的捆粄,吃起來軟綿綿的,吃包韭菜的捆粄滿嘴清香,吃包豆腐干的捆粄滿嘴醇香,十分可口。一位在店內(nèi)用餐的顧客告訴記者,“希望外地人多來陸河時品嘗捆粄,嘗后定會感到驚喜!”
記者:彭偉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