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8日下午,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、深圳對口幫扶協(xié)作汕尾指揮部、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、汕尾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,深圳市深版文化商業(yè)管理集團有限公司、汕尾市圖書館承辦的“圳興鄉(xiāng)村·同心共讀系列活動——非遺名家袁曼君走進廣東汕尾”在市圖書館三樓多功能廳舉辦,活動以“非遺傳承在路上,讓愛插上翅膀”為主題,特邀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“剪紙(袁氏)”傳承人袁曼君老師擔任主講嘉賓,現(xiàn)場共有30組家庭近距離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瑰寶——剪紙藝術的魅力。
剪紙藝術,作為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瑰寶,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淀與民間智慧,其獨特的魅力跨越時空,至今仍煥發(fā)著勃勃生機。袁老師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,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不僅為我們揭開了剪紙藝術的神秘面紗,還讓我們得以窺見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。
剪紙藝術的起源與發(fā)展 剪紙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甚至更早,最初用于祭祀活動中。隨著朝代的更迭,剪紙逐漸從簡單的圖案演變?yōu)閺碗s精細的藝術作品,其風格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。隨著紙張的普及使得剪紙藝術逐漸走入民間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。明清時期,剪紙更是廣泛應用于節(jié)日慶典、婚慶裝飾以及日常生活之中。
袁氏剪紙“陰陽剪”
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師介紹的“陰陽剪刀”技法,這是袁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技藝。所謂“陰陽”,是指在剪紙過程中,通過巧妙運用剪刀的正反兩面,以及力度與角度的變化,創(chuàng)造出既有“陽剪”(即線條清晰、塊面分明的部分)又有“陰剪”(即線條中斷、形成鏤空效果的部分)的作品。這種技法使得剪紙作品在光影交錯中展現(xiàn)出更加豐富的層次感和立體效果,既保留了傳統(tǒng)剪紙的韻味,又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藝術表現(xiàn)力。
當袁老師現(xiàn)場表演剪紙時,引起了在場觀眾陣陣驚嘆聲。隨著袁老師手中剪刀的輕盈舞動,一張普通的紙張仿佛被賦予了生命,逐漸蛻變成一幅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。每一次剪刀的落下,都伴隨著觀眾屏息凝視的緊張與期待,每一次紙張的翻轉,都展現(xiàn)出袁老師深厚的技藝與對美的獨到見解。 現(xiàn)場體驗 本場活動的高潮環(huán)節(jié),莫過于小朋友們紛紛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剪紙藝術中,親自設計圖案并動手實踐。這一幕,不僅讓整個活動現(xiàn)場充滿了歡聲笑語,更彰顯了剪紙藝術跨越年齡界限、連接人心的獨特魅力。袁老師耐心地為小朋友提供指導和幫助,鼓勵他們發(fā)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小朋友們拿起剪刀,小心翼翼地按照自己心中的圖案輪廓進行剪裁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專注與興奮,每一次成功的剪裁都讓他們歡呼雀躍,每一次小小的失誤也讓他們從中學習并成長。 通過袁老師的講解,我們不僅了解了剪紙藝術的歷史淵源,更重要的是,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欣賞和理解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。剪紙不僅僅是紙張與剪刀的簡單互動,它是文化的傳承,是情感的寄托,更是中華民族創(chuàng)造力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通過本場活動,激發(fā)了小朋友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和熱愛,讓傳統(tǒng)文化得以傳承,能讓年輕一代在參與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溫度與力量。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,他們將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