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捷勝泥塑”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,相傳元末明初,北方一些為避戰(zhàn)亂而遷居捷勝的泥塑藝人利用當?shù)仞ね了茉煲恍┖唵蔚哪嗤婢咭远壬?。后來發(fā)展到塑造神佛塑像和各種動物人像。其特點是夸張、傳神、線條簡潔、色彩艷麗,富有地方特色。由于其表現(xiàn)題材不斷拓展,技藝水平、表現(xiàn)形式不斷創(chuàng)新和提升,成為當?shù)匾豁梻鹘y(tǒng)美術工藝,在海陸豐一帶頗受歡迎。2015年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
為了讓地方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在青少年中扎根發(fā)芽,代代傳承,近年來市文化館嘗試從“非遺進校園”轉為“非遺在校園”,在學校開展沉浸式、持續(xù)性培訓,在捷勝中心小學的支持下,捷勝泥塑列入市文化館公益培訓項目。市文化館聘請捷勝泥塑省級傳承人周仲富,市級傳承人周貴舟為授課老師,在捷勝中心小學開辦培訓班,從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小朋友共40余人報名參加培訓。培訓時間從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每周四下午(包括寒暑假)。
孩子們在傳承人周仲富、周貴舟悉心指導下,在“玩泥巴”中寓教于樂,經(jīng)過將近一年學習訓練,令人欣喜地看到,孩子們的想象力、動手能力,表現(xiàn)力在泥塑上得到了呈現(xiàn),他們憑借自己的觀察、領悟,捏出來小烏龜、小鴨子、蝸牛、光屁股男孩、戲劇臉譜等充滿稚趣和生活氣息的人物動物形象,以下是部分學生作品。
市文化館負責人練娟在走訪和了解培訓情況期間,與捷勝中心小學校長黃賢色,傳承人周仲富、周貴舟進行了交流,對周仲富、周貴舟在捷勝泥塑技藝傳授、非遺進校園等努力成果表示肯定和感謝,三方一致認為,捷勝泥塑在校園駐點培訓成果顯著,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傳播、對學生素質教育、美學教育意義很大,值得繼續(xù)推進和推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