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汕尾市堅持“一張藍圖”繪到底,全面建強做實綜治中心,并于去年年底前如期完成“三個有”建設目標,實現“三個效能”轉變,有效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(guī)范化水平,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營造安全穩(wěn)定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
一、堅持“一張藍圖”繪到底。一是高位引領擘畫謀定“路線圖”。市委市政府多次在市委常委會會議、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安排部署綜治中心建設工作,推動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、標準、平臺、機制,做到明職責、明流程、明獎懲。縣、鎮(zhèn)兩級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推進,通過專題研究、現場辦公、專項督導等方式破解建設和運行難題。二是精心部署落細做實“施工圖”。市委政法委充分發(fā)揮牽頭抓總、統(tǒng)籌協調、督辦落實職能作用,聚焦“矛盾糾紛預防化解、社會治安風險防控、社會風險分析研判”三大效能提升,制定印發(fā)6份指導性文件,明確在深入實施“一體統(tǒng)籌”“一網共治”“一站五調”“一圖盡覽”“一合多元”等“五個一”工程,持續(xù)深化“1+6+N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,鞏固完善鎮(zhèn)級綜治中心規(guī)范化建設基礎上,重點推動6個縣級綜治中心加快規(guī)范化建設步伐。三是凝心聚力奮力繪好“實景圖”。落實市、縣兩級黨委政法委領導全覆蓋聯系包干指導縣鎮(zhèn)兩級綜治中心,制定7大類26小類督導清單,推動各地各部門依法履行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“屬地管理”和“誰主管誰負責”主體責任。按照“一縣一亮點、一行業(yè)一措施、一鎮(zhèn)一品牌、一村一工作法”工作思路,塑造“夕陽紅·老舅公”“夜談悅好”“周三夜訪”等11個調解品牌。通過組織召開全市綜治中心規(guī)范化建設現場會,通過“看中比、比中學、學中思、思中悟”,營造“一花引得百花開,百花捧出盛景來”良好局面。
二、落實“三個有”建設目標。一是實現場地“規(guī)范化”建設。統(tǒng)一內外標識為“**(行政區(qū)劃)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”,綜合設置“引導受理區(qū)、多元化解區(qū)、指揮調度區(qū)”等辦公區(qū)域,做到“辦公場所設置合理、職責制度上墻公示、標識標牌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、硬件設施配置齊全”。二是實現人員“專業(yè)化”建設。健全綜治中心組織架構,明確由市、縣兩級黨委政法委書記兼任同級綜治中心主任,鎮(zhèn)(街道)黨(工)委書記擔任鎮(zhèn)級綜治中心主任,統(tǒng)籌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排查預警、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和督導推動。構建“常駐+輪駐+隨駐”模式,有效集成政法單位、信訪部門及人社、自然資源、住建等13個行業(yè)主管部門力量,及時妥善處理職權范圍內的矛盾糾紛。對跨區(qū)域、跨部門、跨行業(yè)和涉及人數眾多、社會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,由綜治中心統(tǒng)籌相關職能部門、群團組織以及民商事糾紛、勞動人事爭議、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等仲裁機構,聯合開展多元化解工作。三是實現機制“實戰(zhàn)化”建設。在健全完善研判預警、協調調度、督辦問責等三項機制基礎上,探索建立首問負責、排查錄入、分流交辦、吹哨報到、教育疏導、反饋回訪、辦結歸檔等“15+7+N”項運行機制,全流程完善群眾訴求的登記、受理、轉辦、辦理等工作規(guī)范。將《汕尾市基層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條例》納入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,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全程在法治軌道上運行。
三、實現“三個轉變”促效能。一是實現從“單兵作戰(zhàn)”向“多元化解”轉變。綜治中心統(tǒng)籌訴訟服務中心、檢察服務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、信訪接待中心等有關功能,深化“5+N”聯調模式(警調、檢調、訴調、專調、訪調+社會力量)實踐應用,實現群眾“只進一扇門、能解百家事”。其中,信訪接待中心整體嵌入綜治中心,“一站式”做好群眾來訪訴求的前臺登記受理、分撥流轉、跟蹤督辦等綜合服務;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律師咨詢、12348法律服務熱線、公證辦理、司法鑒定、法律援助、行政復議、非訴訟糾紛化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和普法宣傳服務;訴訟服務中心、檢察服務中心推動“先行調解+立案服務+司法鑒定+司法建議”和“公開聽證+司法救助+社會救助+檢察建議”等訴訟服務和法律監(jiān)督有機融入綜治中心,實行“法官+檢察官+律師+特邀民事調解員”四方聯動模式;公安系統(tǒng)按照“警種主戰(zhàn)、派出所主防”職能體系,著重加強對非警務類矛盾糾紛的排查梳理。二是實現從“被動處置”向“主動發(fā)現”轉變。全市劃分56個大網格、868個中網格、4555個小網格,配套出臺15項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,創(chuàng)新培育“入戶聯心”促平安、平安穩(wěn)定“四人小組”等平安共建“新引擎”,推動政法各部門示范引領各級駐村干部、“兩委”干部、網格員等“10+2”類聯戶人員“進網入格、綜合履職”,用好“講、看、聽、問、幫”五字工作法,激活共解糾紛、共防風險、共筑平安“一盤棋”。三是實現從“數據孤島”向“全量匯聚”轉變。依托省“粵平安”社會治理云平臺,全量匯聚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、110非警務警情、“民情地圖”平臺等各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數據,實現“數據采集多元化-事件處置流程化-研判預警便捷化”。在全省范圍內首創(chuàng)綜治中心與公安基礎管控中心協同聯動模式,健全排查匯集、研判預警、協調聯動、風險評估、閉環(huán)處置、質效評估等6項機制,提升綜治中心對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組織”等治安要素動態(tài)感知,強化對“重大、疑難、突出”矛盾糾紛的研判調度,有效將其化解在初始階段和萌芽狀態(tài)。(市委政法委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