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職人員要提高拒腐防變免疫力
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:“要堅定不移推進正風反腐,以零容忍態(tài)度懲治腐敗,推動作風建設從集中整治向常態(tài)治理深入,以黨風政風的持續(xù)好轉(zhuǎn)取信于民?!?腐敗需要懲治,更重要的是在于預防,預防就是公職人員要提高拒腐防變的免疫力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干部腐化蛻變是一個從量變到質(zhì)變的過程。其主要成因客觀上是由于一些單位、組織的教育不扎實,制度不健全、管理不到位、監(jiān)督不得力,以致為行為人提供了可供腐敗的機會和條件;主觀上是因為個人忽視思想理論學習,放松世界觀改造,理想信念動搖,嚴重心理失衡和不良生活方式導致人生觀、世界觀、價值觀扭曲,個人主義、享樂主義、拜金主義膨脹等等。
新形勢下,加強黨風廉政建設,需要各級黨委、紀檢部門從思想教育、日常監(jiān)管、建章立制、嚴厲懲處等方面多管齊下、綜合施策。作為公職人員自身,最重要的是要自覺加強職業(yè)修養(yǎng),提高自律意識,增強自控能力,強化自我管理,善于識別腐敗風險,妥善處理利益沖突,加強自我防范。只有管好自己,才能保護自己。公職人員筑牢廉潔從政防線,需要增強“四種意識”,凈化政治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
一是增強法治意識??v觀腐敗者,他們無視黨紀國法,目無組織紀律,不顧群眾利益,弄虛作假,獨斷專行,橫行霸道,腐化墮落,不僅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,而且使人民群眾利益遭受了嚴重損失。因此,必須弘揚法治文明、法治精神,強化依法治國、依法執(zhí)政、依法行政、依法治理、依法維權(quán)意識,作為公職人員首先必須樹立法治觀念,強化法治意識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的標志是“依法治理”,是權(quán)力行使的程序化、規(guī)范化、法治化。要廣泛樹立法律權(quán)威,培育法治理念,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、推動發(fā)展、化解矛盾、維護穩(wěn)定能力。其次要遵守法紀。做人講規(guī)矩,行事有尺度,恪守權(quán)力的邊界,堅守行為的底線,要以黨紀法規(guī)為鏡,查找自身不足,整改思想問題,彌補工作差距。不管地位怎么變、不管社會怎么變、不管環(huán)境怎么變,遵紀守法、清心寡欲、克己奉公、淡泊名利的心態(tài)不能變。此外,要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,經(jīng)受住各種誘惑和考驗,高官俸祿不易志、金錢美女不變心,自覺過好享樂關(guān)、金錢關(guān)和美色關(guān)。做到管好自己的腦,不該想的不想;管好自己的嘴,不該吃的不吃;管好自己的手,不該拿的不拿;管住自己的腳,不該去的地方不去;管好手中的權(quán),不該辦的不辦。
二是增強敬畏意識。公職人員要對法紀存有敬畏感,多一些自律、少一些盲目;多一些自省、少一些放縱;多一些心安理得,少一些心慌意亂,始終保持一顆正直心、平常心。要敬畏法紀。只有時刻保持對黨紀法規(guī)的敬畏感,任何時候都不心存僥幸,才能不偏離法紀軌道,不滑向腐化深淵。要心懷法紀。加強法紀學習,強化法紀觀念,恪守法紀準則,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免疫力。要引以為戒。以反面案例為鑒,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,時刻警鐘長鳴,加強黨性錘煉,提高執(zhí)政能力。
三是增強憂患意識。憂患意識是一種清醒的預見意識和防范意識,是一種危機感、緊迫感、責任感、使命感。憂患意識能夠從祥和中預見危機,從有利中發(fā)現(xiàn)不利,居安思危,未雨綢繆,防患未然。“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?!睉n患能激勵斗志,使人清醒,催人奮進,因而得以在奮斗中求生存;而安逸享樂使人喪失斗志,使人麻木怠情,因而無力抵御禍患。公職人員要時刻都有一種憂患意識,始終保持清醒頭腦,才能更有遠見,預知危險,能夠時刻如履薄冰般“小心”,不讓不正之風、不正之氣,有可乘之機。
四是增強宗旨意識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,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,也是我們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(lǐng)導干部想問題、辦事情、做決策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更是我們黨賴以生存和發(fā)展的力量源泉。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(yōu)勢,脫離群眾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危險。公職人員要增強宗旨意識,堅持權(quán)為民所用、情為民所系、利為民所謀。每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都應該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堅持立黨為公、執(zhí)政為民,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,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(fā),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,把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,把人民群眾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,始終做到“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,求真務實,扎實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