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汕尾“伏羲一號”風漁融合綜合實驗平臺整體建造完工
南海首例抗臺風型海洋牧場即將投運
南海首例抗臺風型海洋牧場即將投運
汕尾“伏羲一號”風漁融合綜合實驗平臺在江門新會建造完工。紅海灣實驗室供圖
效果圖
南方日報訊 (記者/汪旭瑩)7月10日,中國廣核集團(簡稱“中廣核”)汕尾“伏羲一號”風漁融合綜合實驗平臺(下稱“‘伏羲一號’平臺”)在江門新會整體建造完工,并將于近日運抵中廣核汕尾后湖海上風電場海域,標志著中國南海開闊海域首例抗臺風型現(xiàn)代化海洋牧場科技平臺即將正式投運。
“伏羲一號”平臺針對中國南海無掩護海域風急浪高、臺風頻發(fā)的惡劣海況環(huán)境,創(chuàng)新應用了抗臺風、防撞擊、強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場養(yǎng)殖網箱結構設計建造新技術,平臺養(yǎng)殖水體達到6.3萬立方米,距汕尾海岸約11公里,海域水深約25米,可直面最高17級臺風。
多項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使“伏羲一號”平臺創(chuàng)下了“三個一”:全球首例超大型風漁融合獨立網箱平臺,全球抗臺風能力最強風漁融合網箱平臺,全國漁業(yè)設備智能化水平最高風漁融合網箱平臺。
據悉,“伏羲一號”平臺于2023年8月開工后進展順利,同年12月10日平臺上部組件在廣州打撈局新會基地正式開工建造,2024年7月10日平臺整體建造完工,近期將運抵中廣核汕尾后湖海上風電場海域開啟海上安裝及聯(lián)合調試作業(yè)。
關聯(lián)稿件:
相關附件:
掃一掃手機打開當前頁
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“汕尾市科技局”網站,是否繼續(xù)?